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船锚为什么能够固定住船舰

船锚为什么能够固定住船舰

发布时间:2024-03-28 15:18:43

  1. 北洋舰队简介

一、北洋舰队简介

建立背景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清朝旧式水师师船 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建立过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1879年11月,李鸿章以从英国定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陆续回国,北洋舰只日多,向清廷奏请将淮军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在北洋,暂任提督。1881年9月、10月,在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扬威”、“超勇”,蚊炮船“镇中”、“镇边”也先后回国,北洋海军初具规模,李鸿章于是奏请以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并为和国际接轨将三角形的水师旗改为长方形的海军旗。在北洋水师即将成军之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惧怕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开回国内助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施压,行将回国的“定远”、“镇远”被迫滞留在德国。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正式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和李鸿章协办。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同年,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回国并又向英德两国各订造两艘新式巡洋舰,1887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至此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造舰只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余艘,计5万余吨。

军旗纹章

军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标志,是一支军队的荣誉所在。清政府时中国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军旗,直到1881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军旗、国旗的质地、章色。万年国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关 防

总理海军衙门关防为银质,字体为大篆,长3寸2分,阔2寸,文字内容为“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关防”。(关防是指非正式机构的印章,为长方形,为区别于方形的大印,关防使用的印泥为紫色,因此又称紫花大印)

勋章

宝星勋章,正式名称为双龙宝星,分五等11级:头等3级,第1级专赏各国之君;第2级赏各国世子、亲王、宗亲国戚等;第3级赏各国世爵、大臣、总理各部大臣、头等公使等。二等3级,第1级赏各国二等公使等;第2级赏各国三等公使、署理公使、总税务司等;第3级赏各国头等参赞、武职大员、总领事、总教习等。三等3级,第1级赏各国二、三等参赞、领事官、正使随员、水师头等管驾官、陆路副将、教习等;第2级赏各国副领事官、水师二等管驾官、陆军参将等;第3级赏各国翻译官、游击、都司等。四等不分级 ,赏各国兵弁等。五等亦不分级,专赏各国工商人等 。

双龙宝星正中镶嵌有不同颜色的宝石一颗,发给宝星得主执照(头等第1、第2级除外 ),由总理衙门盖用关防生效;制造颁给程序规定为:头二等宝星由总理衙门制造颁给,三、四、五等宝星何处奏请赏,即由何处照式样制造颁给,仍由总理衙门盖用关防,发给执照,以备稽查。

官制

分为管带,帮带大副,鱼雷大副,驾驶二副,枪械二副,船械三副,舢板三副,正炮弁,水手总头目,副炮弁,巡查,总管轮,二、三等管轮,水手正副头目,一、二、三等水手,一、二等管旗,鱼雷头目,一、二、三等升火,二等管舱,一、二等管油,一等管汽,油漆匠,木匠,电灯、锅炉、洋枪、鱼雷等匠,夫役,文案,支应官,医官,一、二等舵工,一、二等雷兵,一、二、三等练勇,教习,学生。

全军设海军提督一员,统领全军,驻威海卫。总兵二员,分左右翼,各统铁舰,为领队翼长。副将以下各官,以所带船舰之大小,职事之轻重,别其品秩。总兵以下各官船居,不建衙署。副将五员,参将四员,游击九员,都司二十七员,守备六十员,千总六十五员,把总九十九员,经制外委四十三员。

军衔: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军规制度

“其立军规也,由提督秉公酌拟,呈报北洋大臣核办,轻者记过,重者降级、革职、撤任。其馀不法等事,由提督援引会典雍正元年军规四十条,参酌行之。

其简阅巡防也,逐日小操,按月大操。立冬以后,各舰赴南洋,与南瑞、南琛、开济、镜清、寰泰、保民等舰合操,巡阅江、浙、闽、广沿海要隘,至新加坡以南各岛,保护华商,兼资历练。每逾三年,钦派王大臣与北洋大臣出海校阅,以定赏罚。”

北洋水师军舰

舰史

定远 ting yuen

排水量(吨) 7335

船长(米) 90.98

船宽(米) 19.5

吃水(米) 5.97

马力(匹) 6200

航速(节) 14.5

火炮 305mm*4/150mm*2/75mm*4/47mm*2/37mm机关炮*10

鱼雷 380mm*3/2艘舰载鱼雷艇

装甲 炮塔355.6mm/侧舷304.8mm/甲板76.2mm/舰桥203.2mm

乘员(人) 331

管带 刘步蟾

舰史

清政府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首舰。该型舰的舰体设计参照了德国“萨克森”级,在火力配置上则吸取了英国“英弗来息白”级战列舰的主要优点。 1881年2月在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100号船坞开始建造,暂定名“第一铁舰”。1881年12月22日下水,1883年底建成,造价1699500两。由于中法战争,定远舰与镇远舰、济远舰直到1885年10月才在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1886年8月定、镇等六舰访问日本长崎,期间上岸水兵与日方发生激烈冲突,史称“长崎事件”。甲午战争时作为北洋水师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59弹,死17人伤38人。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内的日本第9号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命中左舷,被迫抢滩。2月9日被日军占领的炮台击毁。10日自爆,管带刘步蟾悲愤自杀。定远舰1896年由日本民间打捞,其舵轮被英国人thomas black glover(1838-1912)所得,竟被改装成咖啡桌,放置于日本长崎南山手町临海的他的住宅内。1957年该住宅由三菱会社移交给长崎市政府,连同其附近一片区域,辟作哥拉巴公园(glover garden),定远舰舵轮遂长年在此展出。

镇远 chen yuen

排水量(吨) 7335

船长(米) 90.98

船宽(米) 19.5

吃水(米) 5.97

马力(匹) 6200

航速(节) 14.5

火炮 (清)305mm*4/150mm*2/75mm*4/47mm*2/37mm机关炮*10

(日)305mm*4/152mm速射炮*4/47mm*10/37mm机关炮*2

鱼雷 380mm*3/2艘舰载鱼雷艇

装甲 炮塔355.6mm/侧舷304.8mm/甲板76.2mm/舰桥203.2mm

乘员(人) 331

管带 林泰曾

舰史

清政府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次舰。1882年初在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112号船坞开始建造,暂定名“第二铁舰”。1882年11月28日下水,1884年初建成,造价1699500两。由于中法战争,定远舰与镇远舰、济远舰直到1885年10月才在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1886年8月定、镇等六舰访问日本长崎,期间镇远舰上岸水兵与日方发生激烈冲突,史称“长崎事件”。甲午战争时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220弹,死13人伤28人。 1894年11月14日镇远在进威海北口村时不幸触礁,管带林泰曾自觉失职,服毒自杀,由杨用霖接任管带。1895年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俘获,2月27日由日舰西京丸拖航至旅顺。从3月26日至6月1日对机器部件和船体进行检修。7月4日驶抵横须贺换装武器。1895年3月16日被编入日本舰队。3月21日被列为二等战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3舰队第5战队,参加了对旅顺的进攻和1904年4月10日的黄海之战。1905年5月27日参加对马海战。1905年12月12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后作为靶舰。1912年4月6日在横滨解体。镇远舰拆解后,所遗部分船锚、锚链、炮弹等被陈列于日本东京上野公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由海关缉私船飞星号、招商局轮船隆顺号运回,现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但还有部分遗物仍遗留在日本。

致远 chih yuen

排水量(吨) 2300

船长(米) 76.2

船宽(米) 11.6

吃水(米) 4.88

马力(匹) 7500

航速(节) 18

火炮 210mm*3/150mm*2/57mm*8/37mm机关炮*6

鱼雷 457mm*4

装甲 50-10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邓世昌

舰史

1885年8月4日,李鸿章收到电旨,命他按“济远”式样再订购四艘巡洋舰。当天他便向在欧洲的曾纪泽和许景澄发报,指令他们在所在国各自订购两艘巡洋舰。其中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即与英国海军部联系购舰事宜,英国人交给他两份说帖,一份论述“济远”之弊,指出该舰8项缺陷,一份介绍英国新设计的军舰,较“济远”有10项优点,它同1884年下水的英制智利巡洋舰“爱斯米拉达”号十分相似。于是曾纪泽遂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两艘高速巡洋舰。两舰由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其中“致远”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45000两。由神机营息借怡和洋行洋款及部拨各省捐款及江海、浙海、闽海三关药税厘款项支付。由于只在炮塔和舰身主要部位采用装甲防护,其余均用铁板覆盖,所以也被北洋水师称为“半铁甲船”。1888年6月25日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事,围攻卑南清军大营。8月28日丁汝昌率“致远”、“靖远”抵达卑南,9月21日协助清军攻破吕家望。致、靖两舰共伤亡副头目一名,水兵伤八名。致远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海战中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在弹药告磬的情况下,毅然冲向日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锅炉而沉没于北纬39度32分,东经123度34分的海面,管带以下246人壮烈殉国,仅7人获救。战后,邓世昌之死震动了朝野,光绪帝闻其牺牲得极为壮烈,遂亲笔赐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又作诗一首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靖远 ching yuen

排水量(吨) 2300

船长(米) 76.2

船宽(米) 11.6

吃水(米) 4.88

马力(匹) 7500

航速(节) 18

火炮 210mm*3/150mm*2/57mm*8/37mm机关炮*6

鱼雷 457mm*4

装甲 50-10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叶祖珪

舰史

清政府通过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高速巡洋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45000两,是致远舰的姊妹舰。 1888年靖远舰随致远舰参加了平定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义的战斗。靖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0弹,死2人伤16人。1895年2月9日,靖远舰被日军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沉没。1897年被打捞起来后拆解。

经远 king yuen

排水量(吨) 2900

船长(米) 82

船宽(米) 12

吃水(米) 5

马力(匹) 4400

航速(节) 15.5

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机关炮*5

鱼雷 457mm*4

装甲 50-24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林永升

舰史

1885年8月4日,李鸿章电令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订造两艘巡洋舰。许景澄立即同vulcan船厂磋商,要求修改“济远”设计缺陷,如升高穹甲、增加储煤仓、放大轮机舱。德国人提出,新军舰可设计成装甲巡洋舰,即除了保留原先的装甲甲板外,再在舰舷水线部位敷设立甲,此设计思想源于俄国a.a.波波夫的“海军上将”号装甲舰。1885年9月18日,许景澄与vulcan船厂代办哈科斯他耳议定订购快船草合同,10月1日正式签订合同,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两艘装甲巡洋舰。两舰由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经远”舰1887年7月建成,经、来两舰原定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留用北洋,并于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65000两。经远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海战中顽强作战,终于不敌,沉没于北纬39度51分,东经123度40分7秒的海面,管带以下231人壮烈殉国,16人生还。

来远 lai yuen

排水量(吨) 2900

船长(米) 82

船宽(米) 12

吃水(米) 5

马力(匹) 4400

航速(节) 15.5

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机关炮*5

鱼雷 457mm*4

装甲 50-24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邱宝仁

舰史

清政府通过驻德公使许景澄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的巡洋舰,是经远舰的姊妹舰。1887年7月建成,原定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留用北洋,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65000两。来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225弹,死17人伤13人。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沉没,舰中留守的30人遇难。

济远 tsi yuen

排水量(吨) 2300

船长(米) 72.1

船宽(米) 10.37

吃水(米) 4.78

马力(匹) 2800

航速(节) 15

火炮 210mm*1/150mm*2/76mm*4/37mm机关炮*9

鱼雷 380mm*4/2艘舰载鱼雷艇

装甲 炮塔355.6mm/甲板101.6mm/水线76mm

乘员(人) 202

管带 方伯谦

舰史

清政府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的巡洋舰,本来是作为“定远”级的三号舰订造的,后由于经费不足改为建造巡洋舰。1883年6月6日下水,1885年8月建成,同年10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620000两。济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丰岛海战中死13人伤40人,黄海海战中被击中15弹,死5人伤10人。海战后管带方伯谦由于临阵脱逃被斩,继任管带林国祥。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军,舰长平尾福三郎。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1904年11月30日在日俄战争日军攻打旅顺的战斗中在旅顺港外羊头洼即东经121度04分50秒、北纬38度50分30秒的海域触雷沉没。济远舰于1905年5月21日除籍。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方面曾组织打捞济远舰,出水了济远的后主炮。1986年国家旅游局拨款300万元用于打捞济远舰,当年及1988年的两次打捞,共出水前主炮、速射炮、主锚等300多件珍贵文物,经保护处理后,陈列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平远 ping yuen

排水量(吨) 2100

船长(米) 59.1

船宽(米) 11.85

吃水(米) 3.96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4

火炮 (清)260mm*1/150mm*3/47mm机关炮*8

(日)260mm*1/152mm速射炮*2/3磅速射炮*8

鱼雷 457mm*2

457mm*4

装甲 炮塔203mm/炮罩51mm/甲板51mm/弹药舱

乘员(人) 145

管带 李和

舰史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29号舰,为我国首次建造的全钢甲巡洋舰,代表了当时我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1886年12月7日安放龙骨,1888年1月29日建成,命名为“龙威”号,造价524000两。1889年5月15日和9月28日分别由林承谟和杨永年管驾出海试航,合格后于当年加入福建水师。10月20日在赴天津校验途中停泊上海,对抽水机进行维修。12月12日丁汝昌南下经过上海,勘验了“龙威”舰,决定将之调入北洋。1890年5月16日“龙威”舰加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甲午战争中“平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命中24弹,伤亡15人。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军,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一等炮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3舰队第7战队。1904年9月18日在日军炮击金州湾的战斗中在鸠湾海域触雷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超勇 chao yung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7.1

船宽(米) 9.6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5

火炮 254mm*2/120mm*4/70mm*2/47mm机关炮*4

鱼雷

装甲 炮塔25.4mm/舰桥12.7mm/甲板6.8mm

乘员(人) 137

管带 黄建勋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巡洋舰。该级舰原为智利向英国订造,后转卖给中国2艘,即超勇、扬威号;转卖给日本1艘,即筑紫号。超勇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中法战争期间,超勇、扬威两舰曾会同南洋水师5舰南下增援福建水师,但被法国舰队击退。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不幸战沉于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的海面,阵亡125人。

扬威 yang wei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7.1

船宽(米) 9.6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5

火炮 254mm*2/120mm*4/70mm*2/47mm机关炮*4

鱼雷

装甲 炮塔25.4mm/舰桥12.7mm/甲板6.8mm

乘员(人) 137

管带 林履中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巡洋舰。是超勇舰的姊妹舰。扬威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中法战争期间,超勇、扬威两舰曾会同南洋水师5舰南下增援福建水师,但被法国舰队击退。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又遭济远冲撞,最终沉没于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9分3秒的海面,阵亡57人。

Top